至于停牌原因,浙大網新證券代表許克菲向《證券日報》記者流露,此次停牌重要是涉及和股東之間的關聯交易。她告訴記者,若此次事項成功,將會對浙大網新的業(yè)務架構產生必定影響。
曾經在資本市場呼風喚雨的“浙大系”如今已面目全非,僅有浙大網新還在獨自支撐大局。那么浙大網新現在的事跡,又能否帶領“浙大系”突出重圍?
整合是前途所在嗎?
坊間風聞,浙大網新如今的停牌是否是再次整合或融資,出擊資本市場,拓展軟件外包發(fā)展之路?
浙大網新證券代表許克菲表現:“公司暫時無融資打算。目前我們有事項需要跟證券交易所進行溝通,還存在不斷定性,所以沒有措施表露,但是我們會盡快把初步溝通的成果,在得到交易所的看法之后,向投資者頒布。”
記者接洽到浙大網新獨立董事張仁壽,他表現對停牌事宜并無獲悉。
回想有別于其它高校系上市公司,由零碎企業(yè)整合而來的浙大網新,自成立之初就動作不斷,難怪投資者對其猜測紛紛。
浙大網新成立于1994年,于2001年上交所上市。其內部材料表露,出生之初,浙大網新就被賦予了非凡的使命——透視“南派”高校上市公司,高舉“打造中國軟件與網絡航母”。成立之初,浙大網新重要依附銷售網絡進行IT設備的分銷業(yè)務。
渤海證券電子信息分析師崔健指出,“浙大網新本身起源于重組的企業(yè),不斷通過整合來整合本身的資源。”浙大網新通過整合完成了兩次美麗的演變,然而演變之后的浙大網新是否能化蛹成蝶?記者試圖還原一個真實的浙大網新。
浙大自然主營業(yè)務是羽絨,網新借殼后必定會重新注進IT概念,其先將羽絨業(yè)務以現金方法全部賣掉后,然后通過注資北京曉通網絡、喜思軟件,重組圖靈信息科技,受讓浙江宇通公司等健全IT系統(tǒng),購置、增資、受讓、組建IT業(yè)務。目前主營業(yè)務為軟件、網絡、服務等。浙大網新完成首次的美麗演變。
然而在殘暴的IT業(yè)競爭中,剛完成第一次演變的網新心有余而力不足,難以一步登天,實現成立之初“軟件和網絡”航母的美麗幻想。此時的浙大網新只能奢看著上天能賜一副鎧甲,來抵抗明槍暗箭。
成立之初的艱巨,似乎又一次沒有打垮浙大網新,追趕北大青鳥、紫光、東軟及中國IT第一方正成為網新的目標。IT產品分銷、軟件開發(fā)和系統(tǒng)集成、軟件出口一直是浙大網新三大塊重要注進的IT資產。并控股國內外上市公司、建科技產業(yè)園和軟件出口基地,以多元化的經營道路標新創(chuàng)新,接軌國際參與全球競爭。完成第二次演變。
高校系弊病影響發(fā)展?
如今的浙大網新以節(jié)能環(huán)保,外資合作為噱頭,當局不斷向外傳遞著后市可預感為黑馬的訊息,浙大網新是否像外界傳言迎來春天?
崔建分析到:“浙大網新重要業(yè)務是軟件外包、系統(tǒng)集成、硬件代理。軟件外包成為浙大網新的一個亮點,以高速度增加,機電總包排名前列,受益于國家的環(huán)保,代理這塊現金流比擬好但并不能帶來宏大收益,硬件方面并無自己的品牌。終端設備不會有特別大的高增加,重要通過子公司一些網點來銷售重要設備,并無特別大收益。集成和軟件這塊重要隨行業(yè)整體,目前來說全部行業(yè)增加在20%,短期內很難取得爆發(fā)性的增加。”
浙大網新的身世也打破了高校系上市公司的慣例,浙大為背景的盤算機公司零零碎散,并不具范圍,而不能占用教導經費辦企業(yè)也是學校的初衷,資源重組成為浙大網新建立起來的唯一方法。
浙大作為發(fā)起人,以浙大占股的盤算機公司為重要出資者,浙大間接控股。網新控股動作不斷,引進浙大以外的股東,以受讓方法終極持有自然科技股份占總股本的22.63%,成為自然科技第一大股東。并且擴大脈絡,收購、重組海納精良資源,網新控股完成對浙大自然的收購也成功借殼上市。
固然浙大網新是由盤算機企業(yè)組建整合而成,時任浙大網新總裁陳純也曾說過網新采用的是企業(yè)直接控股,重要是企業(yè)的治理模式。固然網新把自己和浙大的關系已經劃分得相當明白,但是記者發(fā)明,浙大網新的高管中,在浙大任職的不為少數,其仍然還是脫離不了高校系在治理和經營經驗缺乏弊真?zhèn)€暗影。
許克菲對浙大網新可能存在的高校系弊病并不擔心:“確實有很多高校系企業(yè)存在校企不分家情況,我們公司團隊成員大多數畢業(yè)于浙大,或者曾經是浙大的老師,但是大多數具有十幾年經營企業(yè)的經驗,不同于一般的高校系企業(yè)有行政附屬概念,公司是純粹的市場化運作,浙大對網新更多的是起源于技巧、人力資源方面的支撐。”
崔健表現浙大網新對浙大還是有必定依附,仍然有別于清華同方等其它高校系企業(yè),“同方也是在依附清華的師資科技資源,多依企業(yè)整合而來,國內高校系上市公司有各自的背景,浙大網新依附浙大的實力,其軟件方面也有必定的支撐,每年不少軟件外包職員畢業(yè)于浙大,浙大和同方等高校系公司實在涉及范疇各不雷同,在業(yè)務方面并無可比性。”
浙大系何時迎來春天?
浙大系曾有一個名字浙大蘭德若隱若現,2002年5月3日,“浙大蘭德”在香港創(chuàng)業(yè)板掛牌上市。浙大網新的總裁陳純和浙大海納的總裁趙健都分辨擔負浙大蘭德的董事,并且分辨通過上市時的治理層股東和浙江快威看息個人股東的身份直接和間接持有浙大蘭德的股份。浙大蘭德遠不是浙大系的直屬企業(yè)。甚至有傳言浙大蘭德是浙江大學一幫教授自己合辦的公司,只不過借浙大牌子打了個“擦邊球”,熱炒一把,難以撐起浙大招牌。
2003年,浙大海納被浙大轉讓給飛天集團下屬的民營企業(yè),轉讓價款將近3億元。隨后,浙大海納以巨額擔保、銀行存款失落、巨虧等情勢被飛天系掏空。浙大系史上,風光一時的海納在飛天系的一手把持下也終于暗淡墜落。2006年末,海納已經嚴重資不抵債,瀕臨退市破產清算邊緣。浙大系隨著海納的隕落,也一度面臨后繼無人的要挾。
自海納墜落,浙大系名下第二大上市公司浙大網新如今成為唯一的頂梁柱。一再演變的浙大網新是否能為浙大系燃起盼看之火,再掀懸念。
崔健表現,“今后浙大網新是否能夠使得浙大系再紅火一把,重要在于浙大網新將會把什么樣的資產放進來,如何整合注進新的優(yōu)質資產。”
許克菲告訴記者:“從公司的盈利才能來講,公司基礎面還是很好的,主營業(yè)務紅紅火火,對我們治理團隊來說,我們只要做好外包、IT服務等業(yè)務,我們就已經對股東很負責了。至于能否為浙大系再撐起一片天空,我們也很難保證,我們會努力。”
2007年3月,浙大網新牽手微軟,擴大軟件外包出口的國際化市場。據銀河證券報告顯示,公司出資700萬美元正在收購一家境外軟件外包公司Comtech 51.5%的股權,專門從事對微軟軟件外包業(yè)務,預計2006年的銷售范圍可達約480億美元,2007-2008年很可能達到年均50%的高增加。
許克菲表現此次停牌與牽手微軟無關。
崔建告訴記者:“對于浙大網新而言,已經過了高速增加的時代。浙大網新現在仍然需要整合資源,購置股權來進行外向式的發(fā)展。”
如此看來,浙大網新青春期的煩惱,又多了幾許。